氮化鎵(GaN)外延片的清洗是器件制備前的關鍵工序,目的是去除表面污染物(如顆粒、有機物、金屬離子、自然氧化層等),避免其影響后續光刻、刻蝕、薄膜生長等工藝的精度和器件性能。由于 GaN 材料的化學穩定性和外延結構(如異質結、多層膜)的特殊性,清洗需兼顧去污效果與材料完整性,以下是核心流程與要點:
顆粒污染:來自環境粉塵、操作工具或前驅體殘留,會導致器件短路或缺陷密度上升;
有機污染物:如光刻膠殘留、手指印、油污等,會阻礙薄膜均勻生長;
金屬離子(如 Fe、Cu、Na 等):會成為深能級雜質,降低載流子遷移率;
自然氧化層:GaN 表面易形成 Ga?O?薄層(厚度約 1-5nm),影響歐姆接觸或異質結界面質量。
堿性清洗(可選,針對金屬離子):
采用SC1 溶液(NH?OH:H?O?:H?O = 1:1:5-10,體積比),在 50-70℃下浸泡 5-10 分鐘。
原理:雙氧水氧化金屬離子,氨水使其形成可溶性絡合物,同時溶解部分有機物。
注意:GaN 在強堿性溶液中穩定性較好,但 Si 襯底的 GaN 外延片需縮短時間(≤5 分鐘),避免 Si 被腐蝕。
酸性清洗(去除氧化層與金屬):
針對自然氧化層:用稀 HF 溶液(0.5%-5%)浸泡 30 秒 - 2 分鐘,去除 Ga?O?(反應:Ga?O? + 6HF → 2GaF? + 3H?O)。
針對金屬離子:用SC2 溶液(HCl:H?O?:H?O = 1:1:5-10),在 50-70℃下浸泡 5-10 分鐘,溶解堿金屬、重金屬離子。
注意:HF 濃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會腐蝕 GaN 本體,需嚴格控制參數;SiC 襯底的 GaN 外延片可耐受稍高濃度 HF。
兆聲清洗(去除頑固顆粒):
在 DI 水中進行兆聲清洗(頻率 800kHz-2MHz)3-5 分鐘,利用高頻聲波產生的微射流剝離緊密附著的顆粒,比超聲更溫和,減少材料損傷。
材料兼容性:
襯底為 Si 時,避免強堿性溶液長時間浸泡(防止 Si 被腐蝕);
襯底為 SiC 時,需注意 SiC 表面氧化層(可通過稀 HF 同步去除);
異質結外延片(如 AlGaN/GaN)需控制酸性溶液濃度,避免 AlGaN 層被過度蝕刻。
環境與試劑純度:
參數優化:
顆粒檢測:用光學顯微鏡或粒子計數器(如 KLA-Tencor)檢查表面顆粒數(目標:≤10 個 /cm2,粒徑≥0.5μm);
表面成分:通過 X 射線光電子能譜(XPS)分析,確認金屬離子濃度≤1×101? atoms/cm2,無有機物殘留;
表面形貌:用原子力顯微鏡(AFM)檢測,確保表面粗糙度(Ra)≤0.5nm,無蝕刻損傷。
通過以上流程,可有效去除 GaN 外延片表面污染物,同時保持材料結構完整性,為后續器件制備(如 HEMT、LED 芯片)提供高質量的襯底表面。實際操作中需結合具體外延結構和應用場景(如射頻器件 vs 功率器件)優化工藝參數。